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微创手术工具整体方案提供者”的战略定位开展业务线的布局及扩展,积极应对经济环境变化及医疗器械行业监管趋势,充分发挥在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渠道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产品迭代和品牌推广,提高研发与营销体系灵活性、推进运营流程精细化与内部控制规范化,开展企业文化和人才梯队建设,持续提升产品市场的认可度,打造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2023年初国内诊疗逐步恢复,与我司产品相关的手术量稳步上升,同时手术动力装置耗材一次性化使用习惯逐步养成,微创手术普及带来的工具需求增大以及国家进口替代政策等多重因素推动公司销售收入持续增长。
整体来看,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及净利润均取得稳定增长。一方面,随着微创手术手术量及应用的提升带来的手术动力装置的普及应用,以及其刀头的一次性耗材化使用,手术动力装置板块保持稳定快速增长,仍是营收的主要构成来源。另一方面,公司内窥镜系统及能量手术设备等新产品逐渐产生市场效应,成为新的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068.92万元,同比增长37.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34.41万元,同比增长55.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247.56万元,同比增长40.40%。
2023年公司因股权激励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总额为529.18万元,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为529.18万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263.59万元。
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力度是保障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公司一直以来重视产品和工艺的研发投入,将研发作为公司整体战略的核心。2023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21%,发生研发费用4,650.39万元,同比增长55.30%。2021-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占营业收入的13.45%、11.42%和12.89%,公司研发费用的投入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为保持中长期核心竞争力,公司将继续在研发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公司始终坚持以自主研发创新的发展战略,重视研发体系建设。报告期内提交专利申请241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报告期内获批授权专利214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新增医疗器械注册证9项,为公司在后续的发展及竞争中储备了优势。
公司内部构建了一套保持技术创新的机制。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公司采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和前瞻性预判相结合的研发模式,坚持以用户为中心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公司已建立完善及快速的售后服务机制,迅速对临床反馈作出回应。同时,市场部人员通过医院拜访、学术研讨、市场调研及与经销商的紧密合作,第一时间搜集掌握行业动态信息,并反馈至研发部,从而设计出紧贴市场发展趋势及临床应用需求的产品。二是立足自主创新,坚持开放合作。公司拥有一支立足于创新的研发团队,并与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依托多个科研平台,汇聚了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产业伙伴、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建立了“产-学-研-医”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以合作项目为纽带,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不断加深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临床应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合作,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持。三是重视内部人才培养。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并在各产品线内部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专业产品知识培训体系,确保公司整体研发能力处于较高水平。此外,公司非常重视引导员工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各职位的任职资格,详细规定了晋升职级所需的知识储备、技术水平与工作成果,从而激励员工不断提升其专业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大力推进模具化、自动化生产,不断优化核心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制造中心持续向轻量化、智能化转型,一方面,通过工艺路线升级,有序推进降本目标,稳步提升产品毛利;另一方面,成立专项小组实施精益化生产项目、上线智能工厂管理系统,改善优化瓶颈工序、减少过程浪费,加快生产过程周转率,提升生产管理能力。
公司的主要产品覆盖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报告期内,公司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持续推行安全管理流程,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生产现场监督,确保在采购、验收、贮存、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均采取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杜绝质量风险。
公司深耕手术动力装置20余年,依托丰富的产品矩阵、独立可控的供应链及成熟稳定的生产工艺,有效满足了医生和患者的需求。同时,公司是行业内少数布局微创手术工具多领域的企业之一,依托现有手术动力装置的渠道资源和用户认可,充分发挥公司产品高性价比的特点和售后服务优势,快速打开了内窥镜系统及能量手术设备市场,实现从微创手术单一治疗产品解决方案到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转变。通过不断完善新产品的核心技术、改进现有产品的技术方案,不断拓展应用领域,提升品牌知名度,满足全球市场对高品质、专业化、多样化的产品需求,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微创手术工具整体方案提供者。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宗旨,持续加大内窥镜系统及能量手术设备的市场推广力度,针对性地对营销队伍进行培训与建设,积极组织参与各类展会、学术会议、培训班等活动,使公司内窥镜系统及能量手术设备快速地被终端用户熟悉了解,最终促成公司新品的入院。报告期内,公司内窥镜系统及能量手术设备销售收入4,890.9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56%,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891.97%,预计未来将成为公司业务的新增长点,助力营收及利润的持续、稳步增长。
存量市场方面,公司把握疫情后终端手术需求的复苏机遇,巩固在已覆盖医院中的品牌地位,借助已入院整机持续推动耗材上量,同时利用公司产品的特色功能和进口替代的政策支持,抢占了部分进口品牌的市场。增量市场方面,公司结合全国各地的入院情况,聚焦差异化市场营销策略,引进具有优质渠道资源和成熟营销体系的经销商进行合作,通过专项培训使其迅速了解公司品牌资源及产品优势,从而直接形成对地区重点医院的增量销售。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加大投入引进研发、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一方面在团队建设、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引进营销生产力、精益研发、产品竞争力等对核心人员进行培训赋能,不断促进公司员工综合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和完善职工持股平台的管理,并深入推进薪酬与激励体系改革、建立职位职级多通道发展机制等多项工作举措和激励办法来凝聚鼓励员工。同时,加强与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行业专家的合作交流,通过产学研医机制持续为公司发展战略赋能。
在报告期内,公司在应用系统、基础架构和信息安全方面多管齐下、齐抓共建。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公司在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端分别完成了PLM系统、MES系统和CRM系统建设,并陆续启动ERP系统升级切换、HR人力资源系统升级,初步实现研产销及综合职能业务的数字化、一体化;基础架构方面,建设了高效可用的硬件资源架构体系和网络架构体系,为业务系统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信息安全方面,通过完善网络攻击防御、终端监管防护、加密技术等策略和手段构建起多重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在外防攻击、内防泄密、数据灾备等方面,保障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外科手术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微创手术工具整体方案提供者”为战略定位,主要产品包括手术动力装置、内窥镜系统、能量手术设备等。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9项、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52项,境内发明专利94项,牵头起草了7项国家医药行业标准。
公司手术动力装置产品覆盖了神经外科、耳鼻喉科、骨科、乳腺外科等多个临床科室,产品型号规格全面多样,能够满足相应临床科室的绝大部分手术需要。公司研制的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检系统是国产品牌中首个获得境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实现产业化的产品;公司创新发明的刚性弯折高速无级变向传动及万向调节技术有效提升了脊柱微创手术磨削的范围和便利性;公司研制的悬浮式护鞘摆锯技术大幅提升了骨科手术操作的稳定性和组织锯切的精准性。
依托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公司产品已销售至近4,000家终端医院,形成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品牌知名度。
公司现有内窥镜系统产品主要应用于神经外科、耳鼻喉科、骨科、普外科等临床科室,通过不同类型的硬性内窥镜,配合公司的手术动力装置和能量手术设备,能够开展多种微创手术,满足临床中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公司的超高清内窥镜摄像系统具备完整自研影像链,拥有从光学视镜→光源系统→摄像系统的全线自主设计研发和生产能力;产品能够实现4K/-10bit全范围输出,达到国内自研内窥镜前列技术水准,术野影像清晰、色彩自然不论在检查还是术中都能帮助医师对病症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通过灵活的产品配置方案,为不同科室、不同术式提供多层级临床应用方案,全方位满足终端需求。
通过持续创新和研发,公司已自主掌握了能量手术设备相关的核心技术,推出了超声骨组织手术设备、等离子手术设备、高频手术设备等一系列能量手术设备,应用于骨科、耳鼻喉科、普外科等临床科室。公司推出的能量手术设备、手术动力装置和内窥镜系统产品在手术过程中能更好的协同,形成整体解决方案,使得医生能在微创手术中能够更系统、准确、高效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产品自主研发,拥有一支专业、稳定的研发团队。公司的研发项目源于对临床需求的密切跟踪和分析、对行业和市场发展趋势的研判、以及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洞察。
公司设立采供部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工作。采供部通过市场化询价并结合技术标准要求,从供货质量、交货速度、服务等不同维度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合格供方名录》。除定期进行供应商综合评价外,公司不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确保供应商的生产过程符合公司要求。生产物料由生产管理部根据生产计划生成物料需求计划后传递至采供部,采供部在此基础上结合采购周期、价格因素等制定并实施采购计划;研发物料由研发中心根据研发计划确定采购需求。
采供部按照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合格供应商进行询价、议价,经内部审批后,签订采购合同;对于部分研发新增物料,当前合格供方中没有此类物料的,前期由研发中心进行市场选择和试用,待转产时根据情况再确认该供应商是否纳入合格供方。采购的生产物料和研发物料由质量控制部人员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入库。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与保持安全库存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生产管理部根据往年产能利用情况和当年销售计划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再根据客户订单的型号和数量分解为月度生产计划,通过采供部、机加部、各生产车间、工艺技术部、质量控制部等部门的整体协作保证高效和高质量生产。各生产车间根据下发的生产计划进行领料和加工生产,产成品经检验合格后入库。公司以自主生产为主,出于成本控制、生产效率等因素考虑,将部分非核心工序委托外协厂商完成。公司外协加工涉及的主要工序包括:机加工、精雕、电路板贴片、激光切割等,不涉及公司关键生产工艺。对于技术方案、图纸等信息,公司与外协厂商签订保密协议,未经公司同意或授权,外协厂商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外协厂商均为公司审批的合格供方,具有合法资质;公司不定期到外协厂商现场进行审核,确保外协厂商各个生产环节合法合规。
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模式包括经销、直销和配送。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模式始终以经销为主;直销和配送模式为辅,占比很低。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以内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