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半导体(间接带隙&窄带隙):1950年起,以硅(Si)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取代了笨重的电子管,推动了 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微电子产业迅速发展。硅材料属于间接带隙(电子跃迁至导带时需要改变动量,光利用率 低)且带隙窄(不耐压),适用于低压、低频、率集成电路,在光电子领域和高频高功率器件方面受限。
第二代半导体(直接带隙&窄带隙):1990年起,以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崭露 头角,属于直接带隙且具有相对宽的带隙,载流子速度更快、噪音更低。其适用于制作高速、高频、大功率以 及发光电子器件,但受限于材料本身,难以满足更高功率、更高电压、更高频率的器件需求。
第三代半导体(直接带隙&宽带隙):近年来,以氮化镓(GaN)、碳化硅(SiC)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备受关 注,直接带隙&宽带隙的物理特性使其具有更高热导率(2倍+)、高击穿场强(~10倍)、高饱和电子漂移速率 (~2倍)等优点,适用于制作高温、高频、高功率器件,在国防、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备诸多显著优势:(1)耐高压:SiC材料相比于Si材料具有10多倍的击穿场强, 因此可以通过更低的电阻率和更薄的漂移层实现更高的击穿电压,相同的耐压值下,SiC功率模块导通电阻/尺 寸仅为Si的1/10,功率损耗大幅减少。(2)耐高频: SiC材料不存在电流拖尾现象,能够提高元件的开关速度, 是硅(Si)开关速度的3-10倍,从而适用于更高频率和更快的开关速度。(3)耐高温:SiC材料具有禁带宽度 大(约Si的3倍)、热导率高(约Si的3.3倍),熔点高(2830℃,约Si-1410℃的两倍)的特点,因此SiC器件在减少电 流泄露的同时大幅提高工作温度。
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发电领域是SiC器件主要应用场景。(1)新能源汽车: SiC器件主要应用在PCU(动力控制 单元,如车载DC/DC )和OBC(充电单元),相比于Si器件, SiC器件可减轻PCU设备的重量和体积,降低开 关损耗,提高器件的工作温度和系统效率;OBC充电时,SiC器件可以提高单元功率等级,简化电路结构,提高 功率密度,提高充电速度。(2)光伏发电领域: SiC材料具有更低的导通电阻、栅极电荷和反向恢复电荷特性,使用SiC-Mosfet 或SiC-Mosfet 与SiC-SBD 结合的光伏逆变器,可将转换效率从 96% 提升至 99% +,能量损耗降 低 50% +,设备循环寿命提升 50 倍。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第一大应用市场。2027年全球导电型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有望达63亿美元,2021-2027年 CAGR达34%;2027年新能源汽车导电型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有望达50亿美元,占比高达79%。
全球已有多家车企的多款车型使用SiC。2018年特斯拉率先在Model 3上搭载SiC,从此拉开了碳化硅大规模上车序幕,蔚来、 比亚迪、吉利、现代汽车等车企纷纷跟进,特斯拉凭借先发优势以及Model 3、Model Y等主力车型热销,一直是SiC装车的主 力担当。随着比亚迪汉EV、蔚来ES6、理想L9等热门车型的陆续上市,SiC装车量得到进一步扩大。据Clean Technica,2023年 1-5月SiC车型超100万辆。
从行业趋势看,SiC上车是大势所趋。特斯拉曾在2023年3月初的投资者大会上表示,将减少75%的SiC用量,一度引发SiC未来 发展前景不明的猜测,但近期全球汽车市场却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SiC的支持,如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宣布,已与多 家供应商签订包括SiC在内的半导体合作协议,总价值超80亿元;博格华纳向安森美SiC产品下定金额超72亿元;瑞萨电子也与 Wolfspeed签署了一份为期10年的碳化硅晶圆供应协议等。
从电化学性质差异来看,碳化硅衬底可以被分为导电型和半绝缘型。半绝缘型电阻率较高(电阻率≥105Ω·cm),不易导电,耐高压;导电型电阻率较低(电阻率区间为15~30mΩ·cm),导电能力强,根据导电类型可以进一 步分成N型(空穴导电)或者P型(电子导电)半导体。半绝缘型SiC衬底+ GaN外延,主要用于制造射频器件, 应用于5G通讯等领域; 导电型SiC衬底+ SiC外延,主要用于制造功率器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大尺寸衬底有效摊薄成本,成为行业趋势。目前碳化硅衬底主流尺寸是4/6寸,其中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以4寸 为主,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以6寸为主。大尺寸可以摊薄单位芯片的成本,当衬底从6寸扩大到8寸时,可切割出 的碳化硅芯片(32mm2 )数量有望从448颗增加到845颗,增加了75%。目前国际上龙头企业的碳化硅衬底正从6寸 往8寸发展,国际龙头Wolfspeed、II-VI以及国内龙头天岳先进等都已成功研发8英寸衬底产品。
碳化硅单晶炉的长晶方式(晶体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气相传输(Physical Vapor Transport, PVT)、高温 化学气相积淀(HTCVD)及液相外延(LPE)。 (1)物理气相传输(PVT)是最成熟的制备方法。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易控制,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国外厂商 Wolfspeed、II-VI、SiCrystal,国内厂商天岳先进、天科合达、晶盛机电均选择PVT法制备碳化硅晶体。 (2)HTCVD法的主要技术挑战是沉积温度的控制。HTCVD法生长晶体纯度较高、可实现近匀速晶体生长,但良 率较低、长晶成本较高。瑞典的Norstel和日本电装公司采用HTCVD方法。 (3)LPE法的主要技术挑战是生长速率和结晶质量的平衡。LPE法生长的晶体质量高、缺陷密度低,但其生长速 度缓慢、生长长度受限。日本的住友金属公司采用LPE方法。
SiC衬底加工精度直接影响器件性能,要求SiC晶片表面超光滑、无缺陷、无损伤。SiC单晶的加工过程主要分 为切片、研磨和抛光,其中切割是SiC衬底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对后续衬底外延以及晶圆制造至关重要。
SiC的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属于高硬脆材料,切割难度大。切片容易在晶片表面和亚表面产生裂纹损伤,影响 后道工艺的开展,因此对WARP(翘曲)、BOW(弯曲)、TTV(总厚度偏差)等精度控制要求很高。
线锯切割是主流技术。切割技术主要包括传统锯切、线锯切割、激光切割、冷分离和电火花切片等,其中传 统锯切(如内圆锯片、金刚石带锯)切缝大、材料损耗多,不适用于SiC晶体切割;激光切割通过激光在晶体 内部形成改性层,从碳化硅晶体上剥离出晶片,断面质量好&切割效率高,产品处于下游验证阶段;冷分离将 激光聚焦在材料内部形成改质层,通过冷冻胶使材料收缩从而分离晶片,几乎无材料损耗且加工效率高,但 存在光束能量均匀性问题;线锯切割技术成熟,出片率较高,速度较快,成本便宜,是主流切割技术。
切片会使晶圆表面损伤,而衬底表面的缺陷和划伤会在外延生长过程中延伸到外延层,形成外延缺陷进而 应县器件的良率,磨削或研磨环节的目的是对SiC晶片表面进行前期加工,提高表面质量,获得相对平整的 待抛光表面。研磨是在刚性研具上注入磨料,在一定的压力下,通过工件与研具之间的相对滑动,并通过 磨粒的微切削去除方式使被加工材料的表面脱落,从而提高工件的形状精度、尺寸和降低材料的表面粗糙 度的一种精密加工方法。
SiC 单晶衬底研磨采用金刚石研磨液进行研磨,可分为两道工艺:粗磨和精磨。粗磨是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并 去除由多线切割引起的刀痕和变质层,使用粒径较大的磨粒;精磨是为了去除由粗磨造成的加工损伤层, 改善表面粗糙度,使用粒径较小的磨粒。
研磨有单面研磨和双面研磨两种方式,双面研磨能更好的改善SiC衬底的翘曲度与平面度。磨削和单面研磨 一次只能磨削衬底的一个面,而双面研磨具有上、下两个研磨盘,可以同时研磨衬底的两个面。磨削或单 面研磨过程中,衬底用蜡粘在钢盘上,由于施加压力前后衬底发生微变形,造成上下表面发生翘曲变形, 平面度变差。双面研磨时,研磨盘首先施压工件最高点,使该处发生变形并逐渐被磨平,高点被逐渐磨平 后,衬底所受压力逐渐减小,衬底均匀受力,使各处变形一致,去除压力后翘曲变形也很小。
外延工艺必不可少。与传统硅器件不同,碳化硅器件不能直接制作在衬底上,需要在衬底上生长一 层晶相 同、质量更高的单晶薄膜(外延层) ,再制作器件。外延可分为①同质外延:在导电型SiC衬底生长SiC,常用 于低功率器件/射频器件/光电器件;②异质外延:在半绝缘Sic衬底生长GaN,常用于高功率器件。
外延晶体更优质可控,层厚越大,耐压越高。碳化硅晶体生长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缺陷、引入杂质, 导致质量和性能不足,而外延层的生长可以消除衬底中的某些缺陷,使晶格排列整齐。外延厚度越大(难度 越大),能承受的电压越高,一般100V电压需要1μm厚度外延,600V需要6μm,1200-1700V需要10-15μm, 15000V则需要上百微米(约150μm)。
SiC外延主要设备是CVD。 SiC外延需要严格控制厚度均匀性、掺杂均匀性、缺陷率和生长速率,方法包括 化学气相沉积CVD、液相外延LPE、分子束外延MBE等,其中CVD兼备成本适中+外延质量好+生长速度快的 优势,应用最广。CVD工艺流程:①利用载气(H2)将反应源气体(如SiH4/C3H8 )输送到生长室内的热区; ②气体达到被加热的 SiC 衬底,反应沉积单晶薄膜(外延片)。
MOCVD是新型CVD,沉积温度更低&沉积层多样。MOCVD反应源是金属有机化合物,传统CVD是无机化 合物,一般有机物熔点比无机物低,且种类远大于无机物。因此MOCVD沉积温度( 500-1200℃ )显著低于 传统CVD( 900-2000℃ ),且能在不同衬底上沉积超薄层甚至原子层的特殊结构表面。
SiC晶圆硬度高、脆性大、韧性低,传统晶圆机械切割容易造成较多缺 陷。传统机械切割(砂轮)方法是最常见的晶圆划片方法,刀片可根 据产品选择。而SiC晶圆莫氏硬度分布在9.2-9.6,高硬度、高脆性、低 断裂韧性使得其磨削加工过程中易引起材料的脆性断裂,切割槽的背 面容易出现崩刃,裂纹,崩边大,层状剥离等缺陷。严重影响良品率, 降低了产能效益,增加生产成本。
通过激光开槽工艺,先行在切划道内开2条细槽,再采用机械刀片划片,有效减小崩边等因素来带的缺陷。 日本DISCO针对SiC晶圆难以使用普通金刚石刀片进行划切加工的问题,开发了一种激光开槽加工工艺。先 在切割道内切开2条细槽(开槽),然后再使用磨轮刀片在2条细槽的中间区域实施全切割加工。通过采用该项 加工工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甚至解决因崩裂、分层(薄膜剥离)等不良因素造成的加工质量问题。
晶盛机电:碳化硅外延设备+衬底双轮驱动,打开公司新成长曲线寸外延设备市占率国内第一,2023年国内首发8寸单片式SiC外延设备。晶盛机电于2017年涉足 碳化硅领域,2022年晶盛机电行业首发6寸单片式碳化硅外延设备(型号为150A,产能350-400片)并实现 国产替代,市占率为国内第一。 2023年2月公司成功发布6寸双片式碳化硅外延设备(型号为150D,产能 600-650片),同年6月再次成功推出8寸单片式碳化硅外延生长设备。
8寸单片式SiC外延设备兼容6&8寸衬底:8寸设备基于6寸的温度高精度闭环控制、工艺气体精确分流控制等 技术,解决了腔体的温场均匀性、流场均匀性等难题,相比于6寸,8寸碳化硅晶圆成本有望降低60%以上。
技术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截至2023年7月,晶盛机电在子公司晶瑞的8英寸衬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