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关东(吉林)农耕民俗文化展区,这里充满着浓郁的关东地方特色,展区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 共分为六大板块,6000余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传统农具和大量的微缩景观在此与游人跨越时空相遇。
这里有关农耕文化的种种传说、故事和生活纪实,再现了黑土地文化生活的真实状态;白山黑水大幅景观图片和油画展现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乐观积极的生活历程。
墙上的12幅图片展示的是“关东十二大怪”:黄土打墙墙不倒、野兽骨头欻起来、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个大烟袋、大缸小缸渍酸菜、养活孩子吊起来、马拉爬犁跑得快、小伙翻墙狗不咬、冬包豆包讲鬼怪、狗皮帽子头上戴、黄土房子篱笆寨、外出要把粪筐带。
欻嘎啦哈可是很多东北孩子童年的记忆,曾经是东北地区比较流行的民间游戏,用猪、牛、羊的蹄骨和一个布面内装粮食或者沙子的口袋来进行游戏,口袋上抛过程中,以手翻动和抓取嘎啦哈的多少,同时接住下落的口袋为胜负标准,骨头四面都有不同的累计标准,花样繁多,几人一起玩,乐趣无穷。
除了墙上的“关东十二怪”,民间又流传出“关东十五怪”的说法,大家可知道是什么,快来长春农博会解锁吧!
走过描有彩绘门神的大门,便进入到展厅内部:关东文明史展区、闯关东历史展区、关东特色民居展区、关东农耕风情展区、关东特色文化展区、《荜路蓝缕 初心如磐——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展览》,一段段历史逐渐呈现。
据悉,为躲避战乱和水旱等灾害,从清末1644年起—1948年长达300年,先后有2000万人口陆续进入东北开垦荒地、建家创业、繁衍生息。经世代努力,如今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在满族民居景观,旗杆似的物件是满族家家院中必备的——索罗杆,又名得胜杆、神杆,它摆放的位置一般都在正房前院东南侧,可见它在满族生活中的重要性。说起索罗杆,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闯关东时期汉族的村落和居室往往是那种草坯子篱笆寨,大烟囱在房舍的一侧,烟囱桥子下放鸡窝,可供家禽度过严寒的冬季。仓房、水井、狗窝等也在院内,往往以土、木或植物秸秆作为杖子,以圈住居室。
看过了闯关东时期的大开发,经过了满族、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四个民族的定居和繁衍,所到之处就是经过上百年时间,辛苦经营的关东地区商业区缩影,街边随处可见的蹦爆米花、掌鞋匠,形成规模和产业的豆腐坊、粉坊、油坊、铁匠铺、木匠铺、酒坊,在关东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促进和催发着这片黑土地的农耕文明进程。
在关东特色文化展区,关东的特产文化、贡品文化、食品文化、祭祀文化等一一呈现,一同了解关东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
满族刺绣实用性很强,在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上随处可见,其中以枕头顶刺绣最为精美。传说,满族先民在他们的故乡——东北的白山黑水生活时,使用的枕头是圆木制成的。起初每家人都枕在一棵圆木上,后来觉得这样不方便,一个人翻身,全家人都要被惊醒,以后他们就将长圆木锯成短骨碌,各枕各的。枕头顶多用红、蓝、黄、白满族八旗的颜色为基调,构图典雅,色彩艳丽、和谐。
“东北三宝”是东北最具有代表性特产和珍贵药材,是吉林省十大产业集群和著名品牌。有新旧两种之说,“旧三宝”是:“人参、貂皮与靰鞡草”。“新三宝”是:“人参、貂皮与鹿茸角”。 人参是东北“三宝”第一宝,为百草之王。
关东(吉林)农耕民俗文化展区自2012年第十一届长春农博会期间首次对外开放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期待大家相约于此,共同追溯曾经的农耕岁月。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