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消息是日本经济媒体“日经中文网”在中国社交网站发布: 今年10月日本原木对中国的发货量总计129,621立方米,比去年同月增长41%,而且日本原木九成出口到中国。
第二条消息是:日本90%的棺材都是从中国进口。 在山东,每天要向日本出口1000副棺材,可以说是承包了日本的九成的棺材。
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的跨国转移,也揭示了中日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深度互动。 早在2017年日本电视台就曾报道过,日本有90%的棺材都是来自于中国山东的一个小城--菏泽曹县。
当时日本综艺节目就有这样的声音出现:“没想到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分钟躺的是否舒坦,竟然还得人的......”
随着日本老龄化死亡率的增长,日本本土棺材制造企业产能不足,有媒体报道,早在2006年之后,日本棺材单价从3000-4000人民币,一度被抬升至7000-8000人民币。
日本有木棺和布棺之分,但基础材料都是木质结构。只不过,后者需要加盖一层布而已。由于葬礼仪式结束后,棺材要跟随死者一起火化,这就要求这种木质材料轻便、易燃。
这让当时曹县原本还只是做拼板的加工商看到了机会,因为曹县历来盛产成才期短、质轻耐潮的泡桐木。
据悉曹县的泡桐总株数300万株,年采伐泡桐木4万多方,且在曹县木工匠人的手里,一副上好的泡桐棺材最多两三天就能完美交付,连工带料的成本也用不了几万日元,做出来的棺材碾压日本同行。
如上所述,曹县年产年采伐桐木4万多方,按照一付棺材所需木材 平均1.2~1.4立方米来计算, 曹县自产的泡桐只够做3万副棺材,也就曹县一个月的出口量。
随着近年来日元贬值,从日本采购低品质的原木更为划算,当然除了制造棺材,快递行业迅猛发展起来,运输包装材料等领域的内需保持强劲也有关系,这也导致了日本一个月就能出口十几万方的原木。 (日本还不是我国的木材主要进口国) 日经新闻几年前也曾发过这样的报道: 品质较低的原木,主要用来制造棺材、以及包装材料。
根据2023年日本棺材市场报价:木棺就要4~100万日元,用柏木或泡桐的还属于比较贵的棺材,当然日本棺材使用的木材有多种:柏木、泡桐、雪松、小山木、 樟木、板栗木……
现在,以日本每年去世人口140万、曹县市场占有率约90%这个数字推算,一口价格在2000元左右的泡桐棺材,每年就能给曹县带来超过几十亿人民币的收入, 让曹县这个曾经的贫困县,如今家家有工厂,人人开路虎; 据说几年前,曹县棺材店老板招棺二代女婿的新闻被《齐鲁晚报》报道,并很快在网络上刷屏了——要求本科学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专业,英日语流利,婚后可继承家里总价值近700万的8家棺材店……
说到森林覆盖率,日本67%,仅次于芬兰的80%,而且日本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非常适合植被生长,日本木材多汇率低卖到中国;中国人把这些日本木头做成棺材,又再次高价卖回日本。
有趣的是如今在日本,不仅棺材是来自中国市场,连许多火葬场、殡仪馆这些地方都是被中国资本控制了, 而且小到连骨灰盒这种东西,都是来自中国出口。 网上有人笑侃说:如今在日本,中国人是从棺材、火葬场、骨灰盒到墓碑,完全一条龙送日本人走完最后一程。
以棺材来看中日贸易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互利共赢的态势,中国凭借其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将进口的日本木材加工成高质量的棺材,并重新出口到日本市场,这一过程不仅为日本消费者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也为中国的制造业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正如主流媒体所强调的 中日经贸: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才是正确选择。
在进入全球化 时代,要考虑到各国的资源优势甚至是人力(人种)优势,比如有的国家合适搞科研,有的国家适合搞制造、 有的国家花样多就适合做服务业……只有全球化分工才能让地球上的大家生前吃的好、死后都有便宜的棺材躺,这才是全球化合作的意义丫。
另据日本知情人士透漏,由于日元的大幅贬值,再加上日本目前山林的价格仅为1980年代的一半左右,近年来在日本购买山林的中国人不在少。